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契丹之梦

第037章:滞留京城

箫空宁官升两级,真是皇恩浩荡啊!必须要去谢恩。

现在是从一品了,要换补服。

官服官帽没有区别,都是一样的,品级大小要看补子。

有的朝代官帽有所区别,比如清代官帽上的顶戴花翎有不同。

“补子”就是朝服的前胸后背位置,有个方形的图案,是刺绣的五颜六色的图案。图案是有严格规定的,不是喜欢什么就绣什么,文官和武官还不一样。

拿文官说,一品的图案是仙鹤,二品是锦鸡,三品孔雀,四品云雁等等的。

总督是从一品,是仙鹤补子。箫空宁现在进宫面圣就要换上新补子了,不过这个事不难。官员的补子都不是自己家里做的,都是买来的,京城里有人专做这门生意,那是专业水平的,刺绣的色彩鲜艳,标准又漂亮。

箫空宁不敢耽搁,立刻使人换上了新补子。第二天他穿上新朝服,赶往皇宫谢恩。

他依然到皇宫的旁门求见,面圣的地点还是那个偏殿,花里示意他在此等候,箫空宁躬身立在殿门外。

时间不长,还是萧皇后一个来了,没见皇上,她乘坐御辇,箫空宁跪迎。

进入偏殿后,箫空宁再次跪地舞拜叩首:“微臣箫空宁,叩谢陛下天恩!陛下如此信任微臣,委以重任,微臣定当肝脑涂地,以报陛下知遇之恩。微臣愿倾尽所能,治理好冀辽之地,使百姓安居乐业,边疆稳固太平。”

萧皇后端坐在御案后,微微颔首:“弟弟,姐姐信得过你,相信你能治理好地方,特别是取消人头税的事要格外上心,要保地方平稳安定。

“有件事也不能瞒着你,咱大辽军在甘陕遭遇挫折,折损不少兵马。朝廷已经派出三万援军,由韩德让统领去增援。幸亏你送来军粮,才得以快速出兵。军粮之重就不必多说了,朝廷等着你明年上缴更多的军粮。

“还有箭矢的事也不用我多说了,希望你信守承诺,明年能送来更多的箭矢。可不能让朝廷失望啊!”

我们的故事以箫空宁为中心展开,对辽国的事件大多忽略了。今天萧皇后因为箭矢的事,提到了战争,为此就要简单说几句。

辽国和宋国战争不断,是这个年代的特点,几乎每年都打仗。

在萧皇后执政初期,是宋国强,辽国弱,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在辽国疆域内进行的。当然从宋国的角度说,辽国所有的疆域都是大宋的,他们不认为是出国作战,更谈不上侵略辽国。

还有众所周知的杨家将故事,就发生在这些年。杨家将在大宋国的朝廷上受排挤,很难说不是大宋皇帝的意思,但是对辽国作战还要依靠杨家将,他们是很能打仗的。这个矛盾纠葛很复杂的,不是我们故事的主干,就从略了。

萧皇后说的这次作战的主战场在陕甘一带,那里是辽国的地域。

假如当初萧皇后把箫空宁派到陕西或甘肃,而不是辽东,那么他就要面临这次战争了,就会与杨家将对阵了。

这个年代的陕甘是繁华之地,其军政官员也都是辽国的重臣,箫空宁去做个副职恐怕也是不够资格的。这也是萧皇后派他去辽东而不是其他省份的原因。

今年这场战争中有从辽东抽调的一万兵,恐怕损失也会很大。箫空宁知道战场情况之后,也会担心辽东的兵。

“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。”这句古诗就是古代残酷战争的写照。

萧皇后说“不能瞒着你”,这是实情,因为朝廷有邸报,就是朝廷发行的报纸,只有官员才能看到,普通百姓是看不到的。战争的事肯定会上邸报,所以今天皇后不说,过几天箫空宁也会知道的。

战争吃紧,弓箭又是作战的第一利器,所以萧皇后迫不及待的提到了箭矢,她对箫空宁寄予厚望,所以特意的提出来,并且有些担心,生怕箫空宁夸大自己的功绩,谎报了什么。焦虑盼望之心溢于言表。

箫空宁回答说:“臣箫空宁回陛下,取消人头税的事不必再细说了,臣有信心保地方平稳。只要不出灾荒,明年的军粮定然更多。对箭矢制作上,陛下已经看过车床和动力锯的图形了,明年定然有更多箭矢运过来,百万之数不敢保,七八十万是能有的。到后年,不是臣夸口,朝廷要多少辽东就运过来多少。”

按目前战场上的情况,七八十万支箭矢够一次大规模战役之用了。

萧皇后:“好,我就等你的捷报了。”

箫空宁:“启禀陛下,臣有一事请陛下圣裁。”

“何事?”

“临潢和大定这两个行省都是地域广袤的草原,牧民们都是游动的蒙古包,城镇稀少,赋税钱粮也少,设行省衙门,养活许多官员效用不大,还增加了财政负担。因此臣建议合并这两个省,再加上五峰县,成为一个行省,改五峰县为府,将省府设在五峰府。这样管理上就顺畅多了,请陛下圣裁。”

萧皇后:“嗯,有道理。不过此事需廷议,看廷议结果吧。”

“是。”

不少人对皇权有误解,以为皇上一言九鼎,朝廷的事他一个人说了算。实际上不是这样的,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经内阁议决,才能以皇上的名义发圣旨。

比如辽东把人头税合并到地税中,这件事就需要廷议决定,而不是皇上一个人拍板。

事实上,大多数朝代的皇权都是有所限制的。

箫空宁:“下官我离开辽东有两个多月了,总惦记着那边的政务。特别是金国就在山区里不远处,锁阳常有烽火报警。请陛下准下官返回辽东。”

萧皇后:“弟弟你听说过白毛风吗?”

白毛风就是夹杂着冰雪的大风,在冬季的蒙古草原上常出现。此时是11月中旬,正是最冷的时候。

箫空宁:“回陛下的问:下官听说过,说是很可怕的。”

萧皇后:“唉!你还是太年轻啊!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,口外草原上滴水成冰,如果遇到白毛风,纵然是千军万马也会全军覆没!”

这里说的口外,是喜峰口以北,喜峰口是长城的重要隘口,它在北京城的东北边,此时从辽国都城到辽东的主干道就经过喜峰口。

箫空宁露出吃惊的脸色:“皇后陛下教训的是,下官真的疏忽了,真要是贸然出行,把几百人置于生死危局之中,那将是微臣的罪过。感谢陛下!下官万死!”

说着就跪下扣头,头碰青砖地砰砰的响。

萧皇后:“好了,起来吧,知道错就好,你就安心在京城过年吧。”

就这样,箫空宁不得不滞留于京城,只能等到开春后了。

开春后的关外依然会有暴风雪,也就是白毛风,但是由于气温在零度以上了,行人寻找背风处安营,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。

所以说,白毛风可怕的重要原因在于低温。蒙古草原上冬季气温可以下降到零下30度,那是可以冻死人的。

当然古代是没有温度计的,冷到什么程度只能靠感受,用语言形容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箫空宁滞留于京城,他没什么正经事,但是闲事也不少。

最正经的是偶尔要上朝。他升任总督,官居一品,可毕竟是外官,朝堂上没他这一号,只有特别点名才能上朝。

“点名”就是宫里来人提前通知他。

平日里,最多的事是礼尚往来,升任总督就会有送贺仪的,他也要回礼、回访。来往最多的还是耶律斜轸,有交情嘛。

京城里还有他的未婚妻,但是此时的礼教是男女授受不亲,订婚之前见一次面已经的特例了。按现在的规矩,只有到娶亲拜堂入洞房之后才能见面,所以他在京城小半年也没有见面的机会。不能见面但是有礼尚往来,比如这次荣升总督,韩家是有贺礼的。

说他闲着没事,可大事就来了。

韩德让带兵西征去救援,德胜回朝了。这是喜事吗?不见得,只是话不得不这么说。为鼓舞士气,安定民心,战场上的事都往好处说,历朝历代如此。

实际上是严寒的天气让宋军不得不罢兵,撤回宋国。特别是宋国的兵大多是江南人,不习惯严寒的天气,他们的被服也不适应北方的严寒。一进入严冬,冻伤减员很严重,兵丁们冻的簌簌发抖,刀枪都拿不住,怎么打仗啊?

古代是士兵只发给一件鸳鸯战袄,一顶帽子,有没有防寒衣全靠自己。更有甚者,只发给一块头巾,做敌我区别标志,衣服鞋帽全是自带,比如历史上有什么“红巾军”“黄巾军”的。

辽军是败军,伤亡惨重,也没能力追击,就这样,战争就结束了。韩德让的作用就是保护和协助几万败军撤回来。

未完待续。

—end—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